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News 

Stock Market 股市・新聞

市場的「鴿派轉向」來得太快太突然「確定性」成為最大的風險?

市場的「鴿派轉向」來得太快太突然「確定性」成為最大的風險?

2023年11月18日01:14 市場資訊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來源:華爾街見聞

  進入11月美股出現大漲,顯示華爾街因為近期經濟數據疲軟,從先前認為高利率將會持續較長時間,轉而相信美國經濟將出現軟著陸、聯準會將很快降息。但分析認為,目前的漲勢背後隱藏著更深層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投資人厭惡不確定性是華爾街的老生常談。進入11月以來股市大漲,顯示華爾街的反應已經從對一件事完全肯定,轉向對相反事情相當確定,導致市場在沒有足夠證據的基礎上發生劇烈波動。但有分析認為,目前的漲勢背後隱藏著更深層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本週的通膨數據標誌著市場敘事再次轉變,表現為對一些良好的通膨數據發生了過度反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市場的表現符合預期:通膨低於預期,因此債券殖利率下跌,股價上漲,尤其是那些受利率影響最大的股票。

  但是,市場波動的規模與實際情況脫節。核心通膨率較上季漲幅為0.23%,低於華爾街預期的0.3%。通膨率年增3.2%,也低於預期的3.3%。這雖然確實是好消息,但顯然還不足以解釋羅素2000指數暴漲5.4%,甚至標普500指數上漲1.9%的原因。

  美股週二的走勢標誌著市場敘事的轉變,從認為利率將長期走高轉變為認定經濟將軟著陸和降息。先前那些因為連續兩週經濟數據疲軟,而導致堅信聯準會必須維持鷹派立場以對抗通膨的投資者,如今已經放棄這一觀點。空頭回補加劇了漲幅,標普指數4514.02 , 5.78 , 0.13% )經歷了去年十月以來最佳的兩週表現。

分析師認為,這種過度反應屢見不鮮。Fidelity International分析師說,從基本面來看,經濟週期的變更仍然緩慢,因為升息並未造成大規模的經濟放緩,但從市場敘事的角度看變動非常快。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則表示自2021年以來,市場曾六度預期聯準會將轉向鴿派,但這些預期最終都出現反轉。當然,這次有可能情況不同,這取決於經濟數據是否持續保持疲軟、通膨率是否持續走低。

但分析認為,在此次市場敘事快速變化的背後,隱藏著更深層的問題,而這問題未必能在短期內解決。

  首先是經濟波動。先前,英國國債暴雷、大銀行違約等事件已經證明,突發事件會導致通膨率和債券殖利率發生劇烈變動,而未來發生更多地緣政治衝突和金融突發問題是完全可能的。

  這將導致債券殖利率持續劇烈波動,進而對股市和其他資產造成嚴重影響。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以來美國公債殖利率的平均波動,是除了2000年網路泡沫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之外最高的。

  第二個問題在於從經濟趨勢推論市場趨勢,經濟軟著陸意味著利率降低、債券殖利率降低、股市走高,硬著陸則意味著利率和債券殖利率降低,股市也同時走低。而所謂「不著陸」的理論曾在今年夏天短暫流行,意味著高利率、高債券殖利率的情況下,長期強勁的經濟成長會推高企業利潤,進而讓股市走高。

  目前,聯準會已經從先前的硬著陸預期轉為軟著陸,但軟著陸仍然意味著經濟放緩,也很容易看到經濟疲軟是如何轉變為衰退的。

  最後一個問題則是長期經濟預期的極大不確定性。目前經濟是否會發生代際變革,即轉變為長期高利率環境下的同時仍然更多地擔心通脹,或者經濟是否會回到疫情前的狀況,即低利率環境下央行的主要擔憂為通縮,目前尚不得而知。

  分析認為,長期高利率是可能的,因為目前世界正處於逆全球化趨勢中,從過去無限量的外籍勞工及資金供應轉變為勞工和儲蓄稀缺、成本上升的情況,各國更加重視國內。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各國可能大幅提高清潔能源和本土化投資,尤其是提高政府支出、政府債以及增加軍費意味著競爭更多儲蓄並導致利率上升。

  人工智慧或許可以幫助提高勞動生產力,但這仍會導致長期利率的提升。不過,與此相抵銷的是債務積壓會抑制通貨膨脹,這使得個人和公司不太願意借款和消費。此外,2010年代幫助維持低通膨率的技術發展仍在持續。

  因此,最新的「軟著陸」敘事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它會受到任何經濟疲軟跡象的支持,而先前的升息已經開始對經濟產生影響。

  財經部落格ZeroHedge也發文表示,篤信通膨降低的情況下實現經濟軟著陸、催動股市上漲可能是在做夢。此前聯準會預計,在失業率攀升到至少4.1%以前,勞工市場不會實現均衡;雖然失業率上月意外走高,今年平均仍僅有3.6%,距離均衡水準還差很遠。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先前曾警告,要當心通膨率走勢出現假動作,尤其是經濟仍堅韌的情況下。

因此,鑑於疫情後勞工需求依然旺盛,進而深刻影響通膨率,聯準會不太可能有能力讓經濟實現軟著陸,因為經濟保持堅韌的時間越長,打擊通膨之旅的最後一里路也就越長,硬著陸的風險就會更高。但目前,股市仍未接受這種敘事。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使用者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