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韓旭陽
隨著利率上升以及銀行業危機的爆發,銀行信貸標準正在顯著收緊,美國商業地產已經“危機四伏”。
美國銀行業警告稱,美國商業地產將是“下一個暴風眼”。
隨著今年以來市場利率上升、房屋價格下跌,以及遠端工作和電子商務的興起削弱了對辦公和零售空間的需求,美國商業地產市場受到了重大衝擊。矽谷銀行、簽名銀行(0.0344, 0.01, 37.60%)(70, 0.00, 0.00%) Signature Bank 和第一共和銀行的破產危機加劇了這一問題,因為這些地區性銀行提供了大量的商業房地產貸款。
據報導,美國一家大型銀行的首席執行官表示:
未來幾年,很多此類房地產貸款將到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地區性銀行提供資金的。
商業地產是槓桿上的槓桿。如果人們被迫迅速解除這種槓桿,它可能會在其他地方突然出現。
金融服務公司 Guggenheim Partners 的首席投資官 Anne Walsh 認為,商業地產的痛苦將集中在美國的某些地區,包括舊金山和紐約等大城市的中心,以及需要維修的辦公大樓:“我們可能會進入房地產衰退,但不會是整個房地產市場。貸款人會對他們願意發放的貸款非常挑剔。”
Walsh 指出,一些貸款機構要求房產所有者提供個人擔保,即借款人以自己的資產作為抵押,這是貸款標準收緊的一個訊號,也是銀行貸款規模收縮的跡象。在美國聯準會週一公佈的一項調查中,多數美國銀行表示,它們在第一季度收緊了非住宅物業擔保貸款的信貸標準,而沒有一家銀行放鬆其標準。
商業地產是典型的利率敏感型資產,抵押貸款利率大多由長端美債利率加成而得。美國商業地產過去曾擁有過輝煌時刻。根據MSCI Real Assets的資料,從1993年底到2022年中,美國商業房地產價格上漲了近四倍,輕鬆超過了通膨。
但近年來,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商業地產已經“危機四伏”。根據美國最大的商業房地產資料服務商 CoStar Group 的統計,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寫字樓空置率達到12.9%,創下紀錄新高,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空置率峰值。
越來越多的華爾街分析師們開始提出,商業地產將成為美國經濟的“定時炸彈”,這關係到的不僅是大小銀行,還有廣泛的美國經濟,而一旦商業地產暴雷,緊隨其後的很可能是美國聯準會的再次QE。摩根士丹利(84.37, -0.06, -0.07%)分析師上月警告稱,美國寫字樓和零售商業地產可能將出現30-40%的回撤。
上個月,伯克希爾哈撒韋(499000, 2000.00, 0.40%)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芒格也警告稱,美國商業地產市場正在醞釀一場風暴,隨著地產價格下跌,美國銀行業“充斥著不良貸款”。他表示:
很多房地產的情況已經不太妙了。我們有很多陷入困境的辦公樓,很多陷入困境的購物中心,還有很多陷入困境的其他房地產。外面哀鴻遍野。
上週六,在伯克希爾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巴菲特也提醒,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商業地產問題可能會非常大,“情況比較負面,但是我們會度過這場危機”。芒格則表示,伯克希爾從未在商業地產上表現活躍,預計不會受到巨大影響,但美國和全球其他地方的市中心空心化將是“相當突出和令人不快的”。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使用者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