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News 

Exchange Rate 匯率・新聞

華爾街評日本央行“轉向”:日元拐點已至?

華爾街評日本央行“轉向”:日元拐點已至?

2022年12月20日 14:52 市場資訊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日本央行轉向帶來的影響將遠超對日本的影響,衝擊將迴蕩在全球金融市場中。

12月20日,日本央行意外“轉向”,宣佈將殖利率目標區間上限上調至0.5%左右,高於之前的0.25%的上限,在維持殖利率曲線控制目標在0%左右不變的同時,放寬殖利率波動區間。

消息一出,給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波”:日元暴漲、日本基準10年期國債殖利率幾乎翻倍、美元急跌、美債殖利率應聲走高、全球股市下跌。

彭博經濟學家Yuki Masujima表示日本央行此次轉向將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衝擊,Masujima說:

這次轉向帶來的影響將遠遠超出對日本的影響,日本作為全球最後一個轉向的國家,此次衝擊將迴蕩在全球金融市場中。

在華爾街投行們大呼意外之時,也發出了讓市場冷靜的聲音,稱:聲明中沒有任何內容表明這一決定預示著全面緊縮的貨幣政策,而對於日元是否已經迎來了轉折點也眾說紛雲。

日元已見底?

在此前媒體調查的47位經濟學家中,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預計本週二日本央行不會改變政策,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曾表示,日本央行應該採取更多措施來改善債券市場的運作。

媒體分析指出,日本央行此番出乎意料的決定或將衝擊全球金融市場,日本央行此前堅持其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YCC),起到了錨的作用,間接幫助日本將借貸成本維持在世界低位。

和證券首席市場經濟學家Mari Iwashita表示,此舉完全出乎意料,市場的焦點都在日本央行和政府的協議上,大家都放鬆了警惕,就在這時央行做出了這樣的決定,這將使日元和股市得到提振。

GAMA資產管理認為,隨著日本央行逐漸從鴿派開始轉向,日元兌美元匯率可能將走強,預計會突破125關口。

GAMA的全球宏觀投資組合經理Rajeev De Mello表示,從基本面來看日元仍然非常便宜,國內殖利率上升將吸引日本民眾的資本回流日本,因此預計全球資產將面臨一些不利因素,De Mello說:

我認為,日元現在仍然處於低位,但需要一劑啟動升值行情的催化劑,美國聯準會已在暗示其鷹派立場有所緩和,而日本央行在多年負利率後正開始其利率正常化處理程序,因此,國內殖利率上升將吸引日本民眾的資本回流日本,但預計全球資產將面臨一些不利因素。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首席經濟學家Harumi Taguchi指出日元進一步走強將有助於降低成本推動型通膨,減輕對國內企業和家庭的壓力,Taguchi說:

我認為央行仍在進行評估,日本央行持有過半數的國債,顯然目前的殖利率曲線控制難以繼續,也是時候重新審視與政府的聯合聲明了。

日元進一步走強將有助於降低成本推動型通膨,減輕對國內企業和家庭的壓力。

但Capital Economics 的分析師認為日本央行的聲明中沒有任何內容表明這一決定預示著全面收緊貨幣政策,同時要注意日本央行重申,預計短期和長期基準利率將保持在當前位置或更低的水平:

聲明中沒有任何內容表明這一決定預示著全面收緊貨幣政策。

一方面,該銀行對當前經濟狀況的評估以及對未來幾個季度的展望與 10 月份的會議幾乎沒有變化。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該行對外部需求看法的下調表明它越來越擔心復甦的力度。

最重要的是,日本央行重申,預計短期和長期基準利率將保持在當前位置或更低的水平。

瑞穗銀行首席市場經濟學家 Daisuke Karakama也讓市場冷靜,不要將這些短暫的走勢視為日元走強的跡象:

外匯市場似乎認為日本央行的轉向將成為日元的支點,但我不這麼認為。

對銀行保險業有利

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席投資組合策略師 Makoto Furukawa 表示銀行業一直因日本央行的寬鬆政策而下跌,但現在央行的轉向將對銀行業有利。Furukawa說:

最近一年多,銀行業一直因日本央行的寬鬆政策而下跌,情況正好相反,隨著央行的轉向,銀行業將受到提振。

瑞銀集團財富管理部門的日本股票研究主管 Toru Ibayashi也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如果日本央行政策轉變,日本銀行的估值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報告稱:

如果日本央行政策轉變,那會使股息增加,產生更多回購和穩健的收益,日本銀行的估值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Bloomberg Intelligence 分析師 Steven Lam 表示,對於日本保險公司而言,更高的殖利率可以提高投資回報率和償付能力,對保險業也是有利的,Lam說:

保險公司會更願意購買長期債券以降低利率風險,更高的殖利率可以保險公司的提高投資回報率和償付能力。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使用者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