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Thinkers50第一管理大師艾德蒙森:失敗和錯誤無法避免,但要讓犯錯有意義

Thinkers50第一管理大師艾德蒙森:失敗和錯誤無法避免,但要讓犯錯有意義

讓員工敢說真話,對企業永續經營有多重要?全球管理思想家排行榜第一名的管理大師艾美.艾德蒙森(Amy Edmondson)於天下學習舉辦的「2024人才永續國際論壇」上分享她的獨到觀察。

天下學習於9月24日第三年舉辦「人才永續國際論壇」,以歸屬、賦能、跨越為主題,吸引約300家跨產業的高階決策者及人資長到場聆聽。

首場演講由全球Thinkers50(50大管理思想家)之首的管理大師艾美 · 艾德蒙森帶來越洋專講,她強調在組織中落實心理安全感的重要性,並精準回應管理者的痛點,全場知識碰撞火花不斷。

時局變化愈劇烈,企業愈該給足安全感

艾美 · 艾德蒙森將畢生研究精華收錄於《心理安全感的力量》和《正確犯錯》這兩本著作,由天下出版。擔任導讀人的天下出版事業群總編輯吳韻儀指出,許多公司主管會說:「大家有問題盡量提出來」、「不要怕犯錯,要大膽嘗試」但實際上,大家真的能做到嗎?組織是否給人安全感和包容員工犯錯至關重要。當今工作環境已經與過去大相逕庭,許多決策仰賴高度合作。

「在知識密集的時代,沒人能掌握所有事件的全貌,」吳韻儀認為,團隊應該更多溝通,鼓勵所有人表達想法。艾美 · 艾德蒙森在醫院的研究顯示,高效團隊與錯誤率呈正相關,因為他們能自由討論失敗,並不斷思考如何預防錯誤,使團隊快速學習與成長。這樣的組織氛圍,艾美 · 艾德蒙森稱之為「心理安全感」。

吳韻儀指出,艾美 · 艾德蒙森還清楚定義了「值得犯」的錯誤,她將失敗分為3類:

基本型失敗:通常因注意力不集中或缺乏適當訓練造成。

複雜型失敗:因多種因素導致。

智慧型失敗:能帶來學習,通常發生在探索未知領域,例如SpaceX創辦人馬斯克在火箭升空爆炸後感到興奮,因為團隊對火箭的認識又進一步突破。

曾專訪艾美 · 艾德蒙森的EMBA雜誌總編輯方素惠擔任專講主持,以下是兩位的對談精華摘要:

Q:您在撰寫《正確犯錯》時,有沒有什麼發現讓您驚訝?

在新書中,我延續了對心理安全感的研究。原以為好的團隊合作會對應到低錯誤率,但實證研究後發現,優秀團隊的錯誤率反而較高,因為他們更願意報告並討論錯誤。這不僅有助於改進,也能在實際損害發生前及時修正錯誤。因此我深入探索團隊氛圍對學習和創新的影響,如今心理安全感已成為強大的研究領域,許多研究者都發現它與團隊表現和創新之間存在密切關聯。我希望更深入探討不同類型的錯誤,並理解並非所有錯誤都是壞事,有些「好的錯誤」反而能帶來任何方式都無法獲得的寶貴學習。

Q:您提到奧運銅牌選手的快樂程度常高於銀牌選手,為什麼?

銅牌得主通常比銀牌得主更快樂,這與他們面對失敗的「心態」有關。銀牌得主往往將成就與金牌比較,視銀牌為失敗,忽略了其價值;銅牌得主則視獲獎為幸運,能更享受這一成就。所以我們應重視每一點進步,而不是僅關注未達成的目標,才能更快樂地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戰。

Q:我們如何更好地從錯誤和失敗中學習?

首先要區分錯誤(Mistakes)和失敗(Failure)。從錯誤中學習的關鍵在於問自己:「發生了什麼?」而非「是誰的錯?」這種指責的本能會阻礙學習。我們需要用準確、科學的方式分析事件,了解結果的原因。應問自己:「原本希望發生什麼?實際結果是什麼?差距在哪?」接著尋找改進方法,」並問自己:「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Q:若同仁犯了基本型失敗,如何把它進化為智慧型失敗?

失敗和錯誤無法避免,因為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我們首要先診斷問題的根源,如果你的同事一直重複犯同樣的錯,第二、第三次時,你就要停下來思考,是否跟培訓有關,也觀察他的態度,是否動機不足?對於那些不願改進的同事,我們需要重新調整他們的工作崗位。

Q:想在公司建立包容犯錯的文化,前期可以先做什麼?

我在書中有一章,完整說明了建立包容失敗的文化至關重要,但情境也影響著失敗的接受度。例如在製造業,我們期望裝配線上有極低的失敗率,而在科學實驗室中,失敗率卻可能高達90%。成功的領導者需意識到不同情境對失敗的影響。如果在製造業中不斷強調失敗,可能會失去工作,但在科學領域,失敗是鼓勵冒險的必要條件。無論情況如何,應進行小規模、深思熟慮的實驗,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學習和成長。

Q:創新過程中犯錯在所難免,如何判斷何時學習,何時繼續追求成功?

我對錯誤的定義是「無意中偏離現有的流程、行動或知識」。企業在建立心理安全的組織時,常只是鼓勵接受失敗而不分析原因,會導致未來重複錯誤。因此,需在實踐中保持警覺,以避免重蹈覆轍。創新需要容忍失敗,但也要減少錯誤發生。關鍵就在於如何判斷何時應繼續努力,何時應改變方向,這並沒有簡單的答案。

此外,我們需要注意避免陷入沉沒成本的謬誤,也就是過度重視已投入的時間、金錢和精力,而不願做出改變,我們應該隨時檢視繼續投入的價值,以及成功的機會,這通常需要團隊的集體智慧來幫助評估。

舉個例子,Sarah Blakely創辦了Spanx,她在尋找生產商的過程中經歷了多次失敗,但她收到了來自朋友和家人的積極反饋,證明她的產品受歡迎。她所面對的唯一障礙是找不到生產商,而不是缺乏需求。如果她的產品沒有得到正面評價,那麼明智的選擇就是轉向其他業務。

Q:要建立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組織,最容易落入什麼陷阱?

心理安全感的建立需逐步進行,針對單個團隊推進,而非整個組織一次執行。中階領導人需具備建立學習型團隊的技能,促進深思熟慮的對話,讓成員勇於表達理解與擔憂。當團隊察覺對話是安全的,他們會更積極參與,專注於挑戰。心理安全感不應該是組織的最終目標,而是幫助自己達成卓越和創新的方法。

 

文/吳佩旻 | 人才永續頻道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talent/article.action?id=5103634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