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News 

Stock Market 股市・新聞

大摩再度上調中國股市目標位,給出三大理由

大摩再度上調中國股市目標位,給出三大理由

2025年03月26日 09:13 市場資訊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華爾街見聞

大摩再度上調中國市場目標價,預計到年底恒生指數、國企指數、MSCI中國和滬深300指數(3919.35660.000.00%)有8%-9%的上行空間,上調基於三大理由:三年半來首次業績超預期、 盈利預測上修以及估值可能消除長期折價,進一步接近新興市場水準。

大摩再次上調中國市場目標位,基於三大堅實理由:4Q24財報超預期、盈利預測上修以及估值可能進一步接近新興市場水準。

3月25日,摩根士丹利Laura Wang等分析師發佈報告,上調中國主要股指目標點位,上調2025年底恒生指數、國企指數、MSCI中國和滬深300指數目標價至25800、9500、83和4220點,分別代表9%、9%、9%和8%的上行空間。

儘管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大摩對中國市場的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認為隨著盈利預期改善和估值修復,市場有望實現進一步上漲:

財報表現超出預期:MSCI中國公司出現3年半以來首次凈業績超預期,4Q24財報顯示8%的凈超預期(按公司數量和加權盈利計算),結束了連續13個季度的業績失望。

盈利預測提高:因財報超預期和宏觀改善,大摩上調2025和2026年MSCI中國盈利增長預測至7%和9%。

估值差距收窄:大摩預計MSCI中國估值將與MSCI新興市場看齊,消除長期折價,12個月遠期P/E預測為12.5倍。

盈利拐點:三年半來首次業績超預期

經歷13個季度的持續失望后,中國股市終於迎來盈利轉捩點。

據大摩,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正迎來三年半以來的首次季度業績超預期。 截至目前,4Q24財報顯示按公司數量計算和按市值加權計算都有8%的凈超預期——這是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首次,結束了連續13個季度的業績失望期。

在全球主要市場中,中國表現也相當亮眼,以8%的凈超預期比率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日本的13.7%,顯著超過歐洲、美國、整體新興市場及亞太地區(除日本外)。 這種業績改善並非集中在少數大市值公司,而是分佈更為均衡,表明復甦趨勢更加健康。

大摩指出,這一突破性變化歸功於三大因素:

  1. 過去幾年分析師大幅下調盈利預期後的低基數效應
  2. 企業積極推行自救措施,提升盈利和股東回報
  3. 科技/AI相關投資與應用的加速

此外,基於盈利預期修正和對巨集觀經濟與外匯前景的改善,大摩對2025年和2026年MSCI中國的盈利增長預測進行了適度上調,分別提高至7%和9%,較原來的6%和9%有所上調。

估值重估:從折價到追平

摩根士丹利預測MSCI中國有望實現與MSCI新興市場估值的接軌,消除長期存在的折價。 目前,MSCI中國的ROE復甦和地緣政治風險緩和已推動其今年以來的初步重估(12個月遠期PE從10.2倍上升至11.6倍),對MSCI新興市場的折價已縮小至6%。

大摩認為這一折價應當消失,理由有二:

  • MSCI中國的盈利結果和預期修正軌跡明顯優於MSCI新興市場整體
  • 在潛在的美國關稅加征背景下,MSCI中國相對處於更有利地位——基於互惠關稅計劃,中國對美國進口已徵收的關稅空間有限,且MSCI中國僅有約3%的收入暴露於美國市場,是美國十大新興市場貿易夥伴中最低的

南向資金將繼續支撐港股

南向資金已成為香港股市的穩定支援力量。 2024年創下超過1000億美元的年度凈流入記錄,2025年至今勢頭更強,不到三個月就實現了500億美元的凈流入,日均凈流入達10億美元,是2024年記錄的兩倍多。

大摩認為,兩大因素支援南向資金繼續流入:

  • 中國政府明確支援穩定和繁榮的香港資本市場,包括央行宣佈的一系列支援措施
  • 香港市場對互聯網和科技的更大敞口,為尋求AI和技術創新的投資者提供更直接的選擇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使用者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 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 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