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陶冬一週大事 研究報告

本週 0317 – 0323 重要事件與數據– 陶冬:好特朗普、壞特朗普

本週 0317 – 0323 重要事件與數據– 陶冬:好特朗普、壞特朗普

時間:2025年3月15日

資料來源:etnet 經濟通

美國參議院通過了臨時支出法案,避免了政府停擺,美股迎來了久違的上漲。 但是經濟衰退風險依然存在,消費者信心繼續滑落,通脹預期依然高企,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完全不可預測,俄烏和談也跌宕起伏。 如此背景下,美股整周繼續下挫,並引領全球多數股市。 美債也同樣受壓,兩年期國債收益率重上4%關口。

德國大規模擴大軍備開支和修建基礎設施,歐洲股票表現不錯,但德國國債就遭遇拋售,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幾度衝破2.9%。 原油價格和大宗商品跟隨走高,美元指數略有下降。 避險意識之下,黃金一度突破3000美元大關。 比特幣大跌後回升。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來后,一位德高望重的美國基金經理說了一句話,令筆者印象深刻。 “好的特朗普,還是壞的特朗普,我們也不知道哪個會出現”。 市場堅信好的特朗普會出現,特朗普交易如火如荼,美股、美元、比特幣一路飆升。 然而今年以來,特朗普交易都漲不動了。 美股、美元和比特幣都跌到了11月5日選舉前的水準,壞的特朗普顯現了。

特朗普一上任,就四處出擊。 他的關稅政策得罪了幾乎所有大的貿易夥伴,並招致關稅反擊,物價壓力估計很快會顯現出來。 他在削減政府開支和裁撤聯邦政府員工上,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大動作,直接影響到相當一批人的收入預期。 儘管特朗普仍在自我吹噓自己的政績,特朗普衰退已經成為市場普遍關注的焦點話題。 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是特朗普一手拿汽油桶、一手拿火種站在地球上。

據美銀美林策略師Hartnett統計,自從1965年,美股遭遇過23個非衰退的跌市,平均跌幅16%; 八次衰退帶來的股市拋售,平均下跌36%。 問題是,這究竟是不是衰退? 從最新的消費信心、物價預期、零售增長、房產交易、信用卡違約來看,美國經濟的增速肯定在迅速下滑,只是不知道現在是否已經進入到衰退。

近來華爾街大行紛紛下調2025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測,不過暫時未見負增長的預測。 市場共識是經濟增長開始低過週期平均水準,但是只要就業不出現坍塌式崩盤,增長不至於太差。 如此判斷的前提是特朗普不主動作死,壞的特朗普不出現。 然而,他最近有點作。 面對暴跌的股市,他聲稱根本不關心股價。 面對民眾針對削減開支的激烈抗議,他也只輕描淡寫地說,短期會有一些痛苦。

筆者的解讀是,特朗普打算趁著剛上任不久,先主動引導經濟進入輕微衰退,將責任放到拜登政府身上。 現在經濟下滑,要比明年中期選舉時候再下滑要好。 同時以此壓縮通貨膨脹,給聯儲減息創造條件,並引導國債利率下行,減少發債成本。

筆者對美國經濟的評估是,經濟增長在下滑但暫未陷入衰退,物價估計有日子高於聯儲政策目標但也不至於大漲,非農就業和工資增長逐步放緩,消費軟著陸,聯儲今年九月重啟減息週期。 目前階段的衰退風險,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政府主動催生的,既然可以主動放,就可以某一天主動收。 美國的真正風險不在實體經濟,而在金融市場突發事件可能觸發的連鎖反應,對此必須有所警惕。

即將上任的德國新總理墨茲,先後和社民黨和綠黨達成財政刺激政策的共識。 把相當於GDP1%的國防開支,從債務限制中豁免出來,不受預算限制。 同時,設立5000億歐元的專項基金,未來十年投資在基礎設施。 墨茲是出了名的財政保守主義者,但在贏得選舉並了解了德國經濟現狀后,他就變成了凱恩斯主義者,力主打破德國均衡財政的傳統束縛,為德國經濟殺出一條生路。

他借用歐債危機時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的名言,“whatever it takes”(不惜任何手段)也要達成目標。 這是德國戰後第二個歷史性轉捩點,上一次發生在九十年代初的兩德統一,國家財政因此遭遇了巨大挑戰,不過也為德國經濟注入了新的資源、新的人口和新的增長動力。 不過,德國國債也因此被拋售,十年期債券收益率三月以來上跳了超過50點。

德國GDP大約4.5萬億歐元,每年千億級的軍工、基建投入,對於困頓中的德國經濟,可謂久旱逢甘露,對增長的刺激作用呢也是不言而喻的。 更重要的是,政府訂單對萎縮中的重化工業,是一劑強心針。 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將汽車生產線改成裝甲車線,把火車引擎生產改為坦克引擎生產。

目前德國的債務GDP比率是63%,在G7國家中是最低的。 經濟學家測算,墨茲計劃可能令德國的債務GDP比率上升到80-90%,仍然處在非常安全的區間,比起美國、日本和法國要健康許多。 可以說德國戰後傳下來的財政理念和債務底子,為墨茲放手一搏提供了相當不錯的基礎。 如果財政擴張得以持續,它將從2026年起為德國每年提供2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

然而光靠財政刺激,未必能將德國帶回到可持續的經濟繁榮上。 德國在移動互聯網革命中無所事事,更缺席了人工智慧浪潮。 化工行業因為能源危機而凋零、出走,汽車公司就又受到中國電動車的挑戰。 德國引以為傲的中小企業受到成本和訂單的雙重擠壓,而貿易保護主義對德國出口構成嚴重打擊。

以世界標準看,德國的金融業、服務業的競爭力並不強大,德國經濟要敗部復活,長遠來看必須要重振產業,但是這些在墨茲的計劃中隻字未提。 戰後罕見的軍事、基建擴張,只能給德國一個喘息的空間。 扭轉德國經濟頹勢,墨茲需要做更多,德國需要解決結構性困境。

本周是央行例會周,美聯儲、英格蘭銀行、日本銀行和瑞士銀行幾乎同一時間開會,估計都不作出利率決定。 鮑威爾和貝利在記者會上對經濟前景的看法,可能是目前市場最關注之處。 聯儲的點陣圖可能顯示決策者認為今年只有一次減息機會,任何比此更鷹派的表述都可能造成市場的不安。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本週 03/17 – 03/23 重要事件與數據

重要經濟數據
。03/17 (一) 美國零售銷售月增率、NAHB房產市場指數、中國1-2月社零銷售、工業增加值、固定投資
。03/18 (二) 美國新屋開工、營建許可、工業生產、產能利用率、歐德ZEW
。03/19 (三) 日本貿易餘額
。03/20 (四) 美國初領及續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新屋銷售
。03/21 (五) 日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

其他重要事件
。03/17 (一) 英偉達舉行GTC大會(至3/21)、國新辦就提振消費情況舉行發布會
。03/19 (三) 日本央行利率決議、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發表講話
。03/20 (四) 聯準會利率決議、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發表講話、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發表講話、日本春分日休市
。03/21 (五) 聯準會威廉姆斯發表講話

重磅事件方面,「超級央行周」開啟,重點關注美聯儲、日本和英國央行決議,中國央行也將公布最新1/5年期LPR報價;國新辦就提振消費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德國聯邦議院就一項大規模財政擴張計劃的憲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二、三次審議;英偉達舉行全球開發者大會(GTC),黃仁勳將進行主題演講;華為Pura先鋒盛典及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數據方面,中國將公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零售等經濟數據和70城房價數據;財報方面,關注騰訊控股、拼多多、小米集團、金山軟件、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名創優品等。

資料來源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43049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