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0日 10:41 媒體滾動
轉自:財聯社
財聯社3月10日訊(編輯瀟湘)上週,國際基準的布蘭特原油(607, -8.60, -1.40%)期貨價格突然打破長達數月的沉寂,觸及了三年來的最低點。而眼下,許多油價交易員們正在糾結的問題是:國際油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輪暴跌是否還會進一步加深?
毫無疑問,各種利空因素交織在一起,造成了近期歷史上最糟糕的原油市場情緒之一:
歐佩克(OPEC)及其盟友出人意料地在油價接近70美元/桶時,依然宣布計劃在下個月增產,一改該組織長期力挺高價的策略。
美國總統川普繼續以一場「反覆無常」的貿易戰威脅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有可能削弱油市需求。
有鑑於俄羅斯首次暗示願意與美方討論圍繞俄烏衝突的臨時停火協議,地緣政治風險也正整體降溫。
最後,亞洲需求的下滑也正在導致中東原油的溢價緩解,這顯示油市長期需求前景並不穩定。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基準的布蘭特原油期貨短暫脫離了自去年9月份以來的70美元至85美元的主要箱體交易區間。自1月中旬逼近80美元的階段性高峰以來,美國WTI原油更是已跌去了16%。一些投機者也積極押注於油價的下跌行情,並不會輕易結束。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顯示,在截至3月4日的一周內,對沖基金將美國WTI原油的多頭總部位減少了2,266手,至172576手,接近了2010年以來的低點。根據歐洲ICE期貨交易所的數據,布蘭特原油期貨的單邊多頭押注也減少了41,583手,創下了去年7月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

「川普對能源市場的立場很明確:他在向歐佩克施壓以增加產量的同時,也在進行幕後談判,旨在緩和俄烏衝突,」專注於石油市場的大宗商品交易顧問公司Cayler Capital在一封致投資者的信中寫道。“最終結果是什麼?石油行業呈現了看跌傾向,在持續不確定性中價格逐步走低。”
除了川普和歐佩克的政策,油市另一個危險訊號則來自中東原油價格——在美國制裁俄羅斯和伊朗原油後,該地區曾是油市全球最堅挺的領域。但隨著受制裁原油的替代品「搶購潮」消退,這些原油相對於杜拜基準價格的溢價已崩塌——亞洲買家青睞的主力油種中東穆爾班原油對迪拜原油的溢價便已明顯收窄。

註:穆爾班原油、阿曼原油和杜拜原油是中東地區油價的三大基準
數據顯示,中國今年前兩個月原油進口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約5%。
同時,隨著產量的成長,今年輕質原油的價格也持續疲軟。哈薩克在擴建了該國最大之一的油田後,本月將加大石油出口。歐佩克+聯盟以外的更多供應也將在今年稍後投產,國際能源總署甚至在歐佩克+最近的行動之前就已預測油市將出現供應過剩。
這一切都正使華爾街愈發悲觀。
摩根士丹利目前就預計,今年布蘭特原油均價將為70美元/桶,較此前預測下調了5美元;高盛也認為油價存在跌破其70-85美元預期區間的風險;摩根大通上週在倫敦能源會議上成為了首家喊出油價可能跌至50美元區間的機構;而花旗集團上週在倫敦能源會議上成為了首家則重申了預測.
油市還能有轉機嗎?
那麼,原油市場目前真的就全無轉機、回天乏術了嗎?
這倒也未必。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仍有一些理由可能預示著油價進一步的下跌空間可能是有極限的,例如:
川普政府正持續威脅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政策,美國財長貝森特近期稱目標是將該國石油出口削減90%以上。
美國已示意計畫取消雪佛龍公司在委內瑞拉開採和銷售原油的許可證,此舉可能使市場每日減少20萬桶供應。美國也準備迫使更多企業退出委內瑞拉市場。
隨著在中東問題上比拜登政府更強硬的川普政府上台,巴以衝突再度爆發的威脅依然隱現。
美國能源部長正尋求200億美元資金補充戰略石油儲備,此舉也將有效提振原油需求。
此外,更關鍵的問題是:油價跌至何種水準會衝擊石油生產?
交易員和分析師稱,上週部分時段明年交割的美油合約交易已跌至了60美元出頭的低點——這是2023年以來未見、可能威脅產量增長的水平。歐佩克+也重申其行動可「根據市場狀況暫停或逆轉」。
截至目前,川普經濟政策的衝擊已使美股從不到三週前的歷史高點下跌了約6%。上月末美國消費者信心創下2021年以來最大降幅時,布倫特期貨應聲下挫,成為關稅政策對更廣泛金融市場造成動盪、並波及原油市場的最明確信號之一。
不少交易員和分析師認為,這使得石油的下一步走勢不再僅受制於供應政策——美國和中國的宏觀經濟數據,也可能成為主導商品下一階段走勢的核心因素。
“關稅抑製成長,人們現在擔憂美國經濟成長,”法國巴黎銀行大宗商品高級策略師Aldo Spanjer表示,“這對所有空頭都是確認信號。而任何多頭在此刻都不會輕易建倉。”
(財聯社 瀟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