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6 月 2023

拉加德稱歐洲央行無法很快宣佈利率達到峰值

2023年06月27日 17:04 環球市場播報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稱,該行可能無法很快宣佈歷史性的加息週期結束。 “央行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充滿信心地宣佈利率已達峰值,”拉加德週二在葡萄牙辛特拉表示。“除非前景發生重大變化,否則7月我們將繼續加息。” 她還表示,“我們需要明確指出,只要有必要,我們就會一直維持這樣的高利率水平。這將確保加息不會引起市場對政策過快轉

英國央行盼治通膨頑疾 經濟衰退是逃不了的“副作用”

2023年06月27日 16:50 智通財經APP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英國央行為了遏制嚴重的通膨將在今年年底前把英國推入衰退。彭博經濟學家表示,儘管自2021年底以來連續13次加息,但通膨仍處於接近兩位數的水平,因此,英國央行抑制頑固的通膨可能需要以輕微但持久的經濟衰退為代價。然而,根據市場的加息預期,尾部風險很大,英國經濟可能陷入嚴重的衰退之中。 經濟學家Dan Hanson和Ana Andr

紐西蘭經濟今年將在短暫復甦後再次陷入衰退

2023年06月27日 14:56 智通財經APP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紐西蘭三家大銀行的經濟學家預計,該國可能會在本季度擺脫衰退,但在今年晚些時候將陷入第二次衰退。 紐西蘭銀行駐惠靈頓首席經濟學家Mike Jones表示:“經濟勢頭已陷入停滯,看來,這種形勢至少要持續到今年年底。” 據瞭解,紐西蘭央行現在預測,紐西蘭經濟將在今年最後一個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萎縮,ASB銀行也持同樣的看法,且澳

新加坡可能陷入技術性衰退

2023年06月27日 17:50 媒體滾動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巴克萊經濟學家Brian Tan表示,新加坡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可能會從第一季度的0.4%略微放緩至0.2%。從環比來看,第二季度GDP增速料將萎縮0.3%,延續第一季度0.4%的萎縮幅度,這意味著新加坡將陷入技術性衰退,儘管衰退程度較淺。Tan表示,雖然服務業活動繼續因國際旅遊的改善而復甦,但製造業活動仍然是一個拖累。總的來說

當同事被情緒壓垮,別對他說「一定會變好」!聯合利華教員工5招自救也救人

2023年06月28日 「公歸公,私歸私」、「別把情緒帶來職場」⋯⋯這些話,顯然已不管用。改造更快樂的職場: 對員工釋出訊息:不必每時每刻都在逞強 培訓員工互助:聆聽、評估風險、給信心、給資源、鼓勵自救 主管最需精進:區分「管理問題」與「心理問題」 「你工作都還好嗎?」這是朋友之間常見的問候,但這個問題的答案對企業愈來愈重要。 根據Cheers《2023台灣企業員工福祉大健檢報告書》調查,每5個工

「工作不會壓垮你,但情緒會…」前西點軍校心理師:你可以度過的

2023年06月28日 明明不開心,卻還要笑臉迎人?每天被工作壓力追趕,生活中充滿焦慮?煩惱就像個無底洞,怎麼爬也爬不出來?你為負面情緒所苦嗎?來,聽聽陳永儀怎麼說。 陳永儀是台灣第一位擁有「一級創傷醫院關懷師」和「紐約市美國緊急救護員」雙重資格的心理師,也是在西點軍校任教的台灣第一人。 在西點軍校教壓力課,她親眼見證一群未來領袖如何克己轉念,在危機、衝突中冷靜求生。 她以心理學博士專業訓練,協助

Email這樣寫就對了! 永遠把消息或問題放在第一句

2023年06月28日 蓋洛普為本書所做的獨家調查發現,70%的員工希望工作上的溝通能更簡短。 為什麼重要:蓋洛普的資料顯示,只有半數員工會讀主管的簡訊,另外一半員工對於出現在螢幕上的訊息,不是沒認真看,就是略讀。 大部分人寫電子郵件的方式都像是在大叫:「不用認真讀我」。但是,如果你在按下傳送鍵之前可以用聰明簡潔溝通法編寫內容,就可以吸引更多人讀你寫的內容,而且讀得更快速,或是略讀得更有效。 這是

大摩空頭Wilson:美股風險從來沒有這麼高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2023年06月27日 15:42 市場資訊 文章來源:華爾街見聞 大摩策略師Michael Wilson認為,美股主要面臨兩大利空因素:1)美股盈利前景低於市場共識;2)流動性惡化,將導致大盤出現罕見的重大回撤。 華爾街大空頭、摩根士丹利(84.43, 0.84, 1.00%)策略師Michael Wilsonn表示,美股的歌舞昇平只是假象,大盤面臨少有的大幅回撤風險。 當地

AI股漲到頭了?華爾街專家“賭上”40年經驗:已透支未來

2023年06月27日 10:27 媒體滾動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財聯社6月27日訊(編輯 黃君芝)從業40年的華爾街資深人士、比安科研究公司(Bianco Research)總裁兼宏觀策略師吉姆·比安科(Jim Bianco)日前表示,人工智慧(AI)類股未來可能無利可圖,因為投資者已經從今年的大漲中賺到了錢。 “這些股票的情況是,它們已經預支了未來。”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因此,人工智慧很可能

回到頂端